作者序

本書題目相當應景,切合2011年10月間監察院大查民進黨3隻小豬撲滿以及後續民進黨發動「10萬小豬運動」的最新時事。「 國民黨黨產大野狼 vs 民進黨零錢小撲滿 」的不公平現象,恰好凸顯台灣民主的最大缺陷:政黨財務極度不平等。為求廣泛激起讀者興趣並進而關心此課題,筆者於是任性地於本書最後校對階段,將書名副標從《黨產金銀島》修改成《黨產解密:小豬對大野狼的不公平競爭》。

至於本書問世的背景,可從一段發生於2008年夏天故事談起。當時中廣案吵的沸沸揚揚,由於筆者曾於2006年9月至2008年5月間擔任行政院追討黨產專案小組幕僚工作,對研究黨產問題興趣素來濃厚,因而鑑於中廣土地相關判決深具法學研究價值,於是撰寫〈黨產問題、實質法治國原則與黨國體制下之「關係人交易」—從交通部訴中廣板橋占地案法院相關判決談起〉學術論文,投稿國內某大學法學期刊。或因筆者學植未深,匿名審稿委員以「本案尚未定讞」、「題目具有政治性」等理由決定不予刊登。

筆者一向認為,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乃為解決各國國內的各種紛爭。然而,由於各國風土民情與法制環境和台灣不同,有些在外國受到關心的課題在台灣尚未成熟,反之許多台灣亟待解決的課題在外國的研究裡可能完全空白。筆者撰寫黨產論文之用意,乃希望以台灣本土民主發展為主軸,借用西方民主憲政秩序的經驗來解決黨產問題。中國國民黨黨產問題是台灣民主憲政正常發展的最大阻礙,理應成為台灣法政學界高度關注的課題之一。然而弔詭的是,學界對此課題似乎避之唯恐不及或漠不關心。以國家圖書館台灣期刊文獻系統來說,近20年來標題涉及「黨產」、「黨營」的學術性文獻僅收錄24篇;反觀標題涉及「美國憲法」的文獻卻高達135篇。台灣學界一方面汲汲於美國憲法的研究,但另一方面卻漠視亟待深耕探討的黨產問題。在此環境下,拙文在國內屢遭匿名委員輕忽而無法刊登的對待,也是其來有自。

這20年來,有不少專家學者研究黨產並以此為題投稿,但通過審查而順利出刊者卻如鳳毛麟角。這種現象讓筆者覺悟到,在台灣學界尚未徹底進行轉型正義工程前,如果要在學界進行黨產研究,恐怕會面對高度的挫折感。與其辛苦撰寫長篇論文被審查委員打槍退稿,倒不如將研究心得分割上市,以報紙投書方式直接散播於眾為妥。因此,筆者自2010年7月起陸續於台灣時報、自由時報發表:〈黨產換午餐?〉、〈賀百年國慶 悼皇后之逝〉、〈黨產尚黑見不得人〉、〈討黨產怎麼會是無聊議題?〉、〈國民黨賣股票 民進黨賣便當〉等數則投書,不過遺憾的是,黨產範圍牽涉浩瀚,許多複雜問題實在難用千字內的投書清楚交代。

綜觀國內探討黨產專書,迄今可大略界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是由台灣大學陳師孟等六位教授於1991年合寫的《解構黨國資本主義》。這本書批判官營事業黨政不分、利益輸送和效率低落,代表著反威權統治的政治運動在經濟領域的訴求。第二個時期乃由2000年間先後問世的《拍賣國民黨-黨產大清算》(財訊出版)、《還財於民-中國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商周出版)兩書構成,裡面引用的資料數據大抵為媒體自行估算或專家學者研究心得。第三個時期則以2008年3月出版的《黨產追緝令》(前衛出版)為開端,民進黨執政時期清查黨產的公開資料開始被大量引用。該書作者乃前經濟日報資深記者楊士仁先生,書中對於相關資料數據的彙整與分析相當敏銳精準,堪稱傑作,但相對從法律、政治乃至於歷史方面的觀察,則稍嫌薄弱。為彌補以上諸多缺憾,本書可謂繼《黨產追緝令》後,第二本以行政院官方清查的黨產資料作為基礎素材所撰寫的作品,希望能在2011年10月監察院積極追緝民進黨三隻小豬撲滿的當下,為台灣人民再次勾勒出黨產大野狼的輪廓。

本書的出版要感謝「新台灣國策智庫」創辦人辜寬敏先生及董事長吳榮義先生的大力支持與鼓勵,並向協助編輯校對的法政部、行政部與編輯部諸位優秀同仁深致謝意。本書如有任何誤謬,當然由筆者文自負責;倘若具有任何價值者,則完全不敢居功,若非參考30年來民主先進、學界前輩的研究成果及民進黨執政時期清查結果為基礎,尤其是前行政院政務委員暨行政院黨產處理小組召集人許志雄老師的細心審閱,以及陳師孟、黃世鑫、王塗發、林雍昇、黃偉峰、李明峻、李福鐘、陳朝建、陳君愷、陳錦稷等諸位老師的研究成果及寶貴建議,這份工作不可能由一個未屆不惑之年的法律學者獨力完成。

最後,謹以本書獻給2006年9月引領筆者進入黨產問題之門的導師:汪平雲律師。縱已仙逝4年有餘,在筆者腦海裡,你永遠是那個徐州路台大法學院裡,法學造詣讓後輩崇拜不已的神人級前輩。

羅承宗

2011年10月27日於台北三重埔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